沁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沁阳市“十三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的通知
沁政〔2017〕1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沁阳市“十三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9月26日
沁阳市“十三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第1章 前 言
教育是百业之基,是民族进步和国家振兴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造力的根本途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依靠劳动者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依靠广大市民受教育程度和质量的普遍提高。
教育设施发展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广大市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优化教育设施布局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保障,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
近些年,沁阳在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也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对教育设施的需求也维持快速增长势头,教育设施的规划及建设始终是城市规划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根据《沁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沁阳市委沁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打造教育强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2016—2020年)》,编制本次《沁阳市“十三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第2章 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1.1 现状概况
沁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焦作市西南部。东与博爱县毗邻,西与济源交界,南与温县、孟州接壤,北与山西省晋城市相连。全市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
全市下辖4个办事处、6个镇、3个乡:覃怀办事处、怀庆办事处、太行办事处、沁园办事处、崇义镇、西向镇、西万镇、柏香镇、山王庄镇、紫陵镇、常平乡、王召乡和王曲乡,2015年市域总人口49.33万人。
沁阳市中心城区位于市域中部偏东,沁河南岸,主要包含四个办事处,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约12.88万人。
1.1.1 总体规模
根据市教育局统计资料,截止2015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建成招生学校111所,总办学规模1283班,在校生52278人,平均每校办学规模11.5班,平均每班学生41人。
截止2015年底,沁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3313人。小学教职工1872人,师生比1:17.19;初中教职工1441人,师生比1:13.51。
场地及设施规模方面,截止2015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用地144.57公顷,校舍总建筑面积41.67万平方米,生均用地27.6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7.97平方米/人,每校平均用地规模1.3公顷,每校平均校舍面积3754平方米,每校平均容积率0.29。
1.1.2 办学模式
目前,小学、初中以公办为主,私立学校有永威学校、长兴学校等。
1.1.3 在校学生情况
截止2015年底,小学生32806人,占总人口的6.65%;初中生1947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95%。
表2.1.3
沁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情况一览表(2015—2016年度)
序号 |
分类 |
小学 |
初中 |
1 |
城区 |
17277 |
12060 |
2 |
镇区 |
7948 |
4829 |
3 |
乡村 |
7581 |
2583 |
4 |
合计 |
32806 |
19472 |
1.1.4 空间布局
中心城区内,小学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内及周边,即太行大道以东、河内路以北的区域内,以护城河内分布最为密集,也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初中也主要分布在北部城区,即长城路以北的区域;高中在老城区、城西和城北各一所。
中心城区以外的学校则主要为了方便就近入学,分布在集镇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心村。
1.1.5 使用效率
整体来看,中心城区的教育设施使用效率较高,集镇区和乡村学校的使用效率较低。
1.2 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2.1 空间分布不均
中心城区小学均为完全小学,以老城区为核心,由内到外中小学布点由密而疏,呈递减趋势,空间分布不均匀,而且老城区的学校用地面积不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不仅限制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城市功能关系的理顺,大量的新区学龄儿童必须到老区上学,增加了城市交通流量及老区道路拥挤状况。
市域内村镇的学校和中心城区的学校相比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中心城区内的学校,学校建设与省规定标准还有差距,小学存在用地规模较小、生源分配不均衡、大班额现象等。
1.2.2 对教育设施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些年,沁阳市的发展中心一直在经济建设、城市的道路设施以及房地产等方面,教育设施的发展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且不平衡,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缓慢,只有永威学校、长兴学校等个别学校发展状况较好。而且在城市的经营和改造过程,中小学的用地情况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反而因为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区内各个学校的压力不断增大。
1.2.3 城区教育设施布局缺乏有效管控
(1)缺少协调统一的城区学校布局规划。沁阳市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具备法定地位的学校布局规划,致使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学校空间布局未得到相应的有效调整,使得学校空间布局出现了新的失衡,优质教育的空间未得到有效的拓展,义务教育的发展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2)房地产开发时缺乏配套。沁阳市在小区开发前期,就缺乏对小学和学前教育设施的配套建设要求。造成按有关规范需配置的教育设施(包括学前教育)无法落实。而一旦开发完成,居民入住后,再落实教育设施的配套难度更大。
(3)城区教育设施布局调整困难重重。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城区土地的不断增值,已有学校的扩展在土地上受到了极大地制约,无法随着服务人口的增加而扩建,随着周边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部分学校已不堪重负。
1.2.4 城乡学校布局需要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和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现有农村学校办学规模不断减小,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育资源出现了一定的闲置。同时,农村一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学生由爷爷奶奶照顾生活,留守儿童教育监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监管力度。
第2章 规划总则
2.1 规划目的
(1)科学合理地规划调整沁阳市教育设施空间布局和规模,整合城区与市域教育资源的有形与无形资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促进沁阳市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适应城市规模的发展和城市化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本着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3)通过对现状城区及市域各乡镇(办事处)办学条件和生源的分析,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步骤。
(4)根据学校的用地现状及用地条件,控制好布点学校的发展预留用地,以便在条件成熟时,改善学校的用地状况,使其既能满足当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又能适应教育设施未来发展的需求。
2.2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与《沁阳市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保持一致,即2016—2020年。
2.3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即沁阳市行政区划范围,面积623.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向北向东以沁河堤防保持一致,向南以长济高速、向西至西外环路以西500米,含四个街道办的所有行政区划范围以及王召乡、王曲乡的部分用地,建设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
2.4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4)《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5)《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6)《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基本要求和评估办法(试行)》
(7)《河南省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试行)》;
(8)《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
(9)《河南省民办普通高中基本设置标准(试行)》
(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
(1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十三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12)《沁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2020年)》;
(13)《沁阳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
(14)《沁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15)焦作市学校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
(16)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17)甲方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第3章 供需分析
3.1 需求趋势及规模
3.1.1 发展趋势
3.1.1.1 总体需求规模将持续增长,九年义务教育设施需求加大
目前沁阳市域人口处于缓慢稳定增长阶段,但随着国家最新人口政策和河南省有关实施细则的影响,未来几年内,人口增速将逐步加快,特别是3-18岁学龄人口比例将大幅度增加,因此可以预测,未来教育设施需求规模的增长将逐步加快,并整体呈“阶梯式”。
按照现有户籍人口就学高峰推算,2016年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为幼托班,至2020年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为小学一年级,由此带来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需求增速加快。
3.1.1.2 设施布局均衡性要求提高
在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思路指引下,随着财政投资、师资配备及设备投资的逐步优化,现有未达到省定新标准的公办小学、初中将逐步改造;新建公办初中、小学全部按新标准建设、配置。这就要求从空间上进一步保障居民就近入学的权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优质教育获得感,这就对沁阳市教育设施的均衡布局提出更高的要求。
3.1.2 人口预测
依据《沁阳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总规》)人口的预测:市域规划总人口2020年53万人,其中中心城区规划总人口规模21万人左右。
表4.1.2—1 2020年市域人口规划分布情况一览
序号 |
等 级 |
名 称 |
人口规模(万人) |
1 |
城 区 |
中心城区 |
21 |
2 |
中心镇 |
西万镇 |
3.5 |
3 |
柏香镇 |
1.8 |
|
4 |
崇义镇 |
1.3 |
|
5 |
西向镇 |
3.5 |
|
6 |
一般镇 |
山王庄镇 |
1.6 |
7 |
紫陵镇 |
1.2 |
|
8 |
王召乡 |
1.2 |
|
9 |
王曲乡 |
0.8 |
|
10 |
常平乡 |
0.3 |
|
11 |
新农村 |
—— |
16.8 |
12 |
合计 |
53 |
3.1.3 小学需求规模预测
3.1.3.1 学生数预测
表4.1.3—1 2012—2016年在校小学生情况一览
序号 |
年 度 |
小学生数(人) |
总人口(万人) |
千人指标(‰) |
1 |
2012—2013 |
35927 |
49.98 |
71.8 |
2 |
2013—2014 |
34714 |
47.15 |
73.6 |
3 |
2014—2015 |
32766 |
49.03 |
66.9 |
4 |
2015—2016 |
32516 |
49.13 |
66.1 |
5 |
2016—2017 |
32802 |
49.33 |
66.5 |
依据上表及《总规》预测,2020年小学生千人指标取68‰,则2020年沁阳市共有小学生3.6万人,其中中心城区1.43万人。
3.1.3.2 学校规模预测
参照《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则2020年共需教学班800个,其中中心城区318个。
3.1.4 初中需求规模预测
3.1.4.1 学生数预测
表4.1.4—1 2012—2016年在校初中生情况一览
序号 |
年 度 |
初中生数(人) |
总人口(万人) |
千人指标(‰) |
1 |
2012—2013 |
16480 |
49.98 |
33.0 |
2 |
2013—2014 |
17465 |
47.15 |
37.1 |
3 |
2014—2015 |
19245 |
49.03 |
39.3 |
4 |
2015—2016 |
19618 |
49.13 |
39.9 |
5 |
2016—2017 |
19377 |
49.33 |
39.3 |
依据上表及《总规》预测,初中生千人指标取40‰,则2020年沁阳市共有初中生2.1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0.84万人。
3.1.4.2 学校规模预测
参照《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则2020年共需教学班424个,其中中心城区168个。
3.2 供给条件分析
3.2.1 可利用建设用地情况
根据《总规》,沁阳市中心城区重点向西、南两个方向发展。目前,长城路以南区域和朱载堉大街以西区域现状可以利用的用地较多,但两个方向均有一定限制因素:长城路以南主要为产业集聚区用地,特别是中州路以南,在《总规》大部分为工业用地,对教育设施的布局会产生一定影响;朱载堉大街以西区域受沁湖周边开发的影响,可供教育设施选取的用地有限。
3.2.2 用地供给情况
结合沁阳土地资源情况及目前80%的学校均位于现状老城区的实际,在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及沁阳市人口发展策略的指引下,教育设施作为反映城市基本服务功能、体现社会和谐程度的公益性设施,应在未来建设用地的供给中优先供给、适当倾斜。一方面要结合沁阳土地空间资源实际情况,按照满足教育设施合理布局的区位要求,通过新增用地、存量消化及城市更新等多种可能方式保障教育设施用地的供给,不断提升城市教育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应响应国家“集约节约”的土地政策,引导鼓励教育设施集约利用,尽量用最少的土地资源达到最佳的布局效果。
第4章 规划目标与策略
4.1 规划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沁阳市第七次党代会“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打造教育强市”的决策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牵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学前教育扩容提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全市城乡学校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市域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拥有更多优质教育获得感。
4.2 规划总体思路
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综合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中小学的现状等各方面因素,按照中小学就近入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以保证方便学生就学为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布局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力求做到科学地调整学校布局,有效地控制义务教育学校的土地使用。
4.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学校布点坚持“三个集中”,即:初中学校向城镇集中、寄宿制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学校布局向交通便利地带集中。充分考虑城镇化建设规划、人口增长和密度、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寄宿学生实际需求、教育资源布局、地理环境及水电等基础条件是否满足寄宿学校长远发展需要等因素,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避免学校建设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校舍闲置或改变用途等问题。
4.2.2 确保入学、提高质量
以不降低入学率为前提,注意处理好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与方便入学的矛盾,防止因学校撤并、扩建不及时造成班容量超标、教育教学设施短缺,形成新的不达标,防止因工作不当造成学生辍学。既要依法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又要考虑到未来出生人口高峰等相关因素,为今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留有余地,避免出现学校撤后再建的现象。
4.2.3 整合资源、统筹安排
要从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项目规划和资金使用,建一校、成一校;同时确保现有资源得到充分、科学的利用,把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初中校园校舍优先用于举办寄宿制小学、闲置的小学校园校舍优先用于举办标准化幼儿园。
4.2.4 严格标准、节约资源
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进行乡镇初中、中心小学新建或改扩建的设计和投资需求测算,力求做到经济适用,力戒华而不实、超标准规划,不搞形象工程。在学校建筑风格上,要设计与实施城镇化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特色相适应的建设方案,使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建筑风格和谐一致。
第5章 规划措施与配建标准
5.1 规划措施
为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择校、大班额、生均用地偏小等实际问题,切实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和谐、优质的教育空间和环境,规划中把学校分为四类:保留调整学校、扩建迁建学校、新建学校和改建学校。
5.1.1 保留调整学校
对目前学生超额的学校,如学校周边地区已改造完毕,且已无扩展用地,一方面要通过重新划分教育片区缩小其生源范围,将生源分流到周边具有发展空间的学校,同时调整学校内部功能,尽量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另一方面,对其周边有发展空间的学校可适当扩大服务范围,小学为500-1000米,中学为1000-2000米,同时对学校用地扩大用地规模,增加建筑面积,满足生源需求。
5.1.2 扩建、迁建学校
对学校周边尚未改造完毕,有扩展空间的学校,要根据周边学校情况和服务半径内居住人口的规模,确定学生数量和学校用地规模,为学校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对需要迁建的学校,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设计中控制的规模进行建设。
5.1.3 新建学校
对于规划城市新区和尚未进行城市改造的地块,要充分利用退城进园、旧村改造等有利时机,依据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规模,合理预测规划范围内人口情况,严格按照规范标准配建规模适当的中小学校,并为远期发展预留空间。
5.1.4 改建学校
对于现状生源较少、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以及中心城区城中村内的学校,原则上近期保留现状,远期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类学校将逐步自然被取缔,保留下来的校舍由教育部门统一安排。
5.2 配建标准
教育设施的建设,要遵循近、远期相结合,规划指标刚性弹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育设施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存在过渡时期,在制定规划指标时,既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又要考虑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未知因素,要带有适度的弹性。近期根据预测的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注重对中心城区和人口密集区的教育设施进行布局调整,规划的基本指标做到因地制宜和适度超前。远期教育设施布局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注重教育设施的均衡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完善,为将来城市总体发展及义务教育的调整留有空间。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教法规〔2005〕718号)及《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确定本次规划布局标准。
初级中学:学校规模最小不宜少于12个班,最大不宜超过36个班,班额50人左右。人均占地面积不宜少于24平方米。寄宿制学校可根据情况相应增加用地面积。
小学:学校规模最小不宜少于6个班,最大不宜超过36个班,班额45人左右。人均占地面积不宜少于22平方米。寄宿制学校可根据情况相应增加用地面积。
学校要有与规模相适应的体育运动场地。初中一般应有300米以上的环形跑道;小学应有200米以上的环型跑道。
校园环境要有一定比例的绿地,人均绿地面积应在1平方米以上。
第6章 乡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6.1 王召乡
6.1.1 初中
第七中学位于王召乡索庄村,占地38334平方米(57.5亩),规划9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450人,辐射王召乡东祝策、前庄、西祝策、索庄、段庄、李大人庄、南李庄、北住村、南住村、大辛王、小辛王、东王庄、东武庄、东申召、西申召、赵庄、仲贤、西王召、东王召、马铺、冯翊、龙涧、言状、魏庄、尚香、言庄、彭城、前兴福、后兴福。
6.1.2 小学
规划成建制小学7所,教学点7个。
成建制小学分别是王召中心小学、尚香小学、兴福小学、马铺小学、王庄小学、冯翊小学、木楼中心小学。
王召中心小学,位于王召乡前庄村,占地23650平方米(35.5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东申召、西申召、前庄、段庄、赵庄、东武庄、东祝策、西祝策、索庄、李大人庄。
尚香小学,位于王召乡尚香村,占地7998平方米(12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尚香村、言状村。
兴福小学,位于王召乡前兴福村,占地22480平方米(33.7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前兴福、后兴福、彭城、言庄、魏庄村。
马铺小学,位于王召乡马铺村,占地13651平方米(20.5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马铺村、龙涧村、东王召村、西王召村。保留龙涧教学点,2个教学班;东王召教学点,2个教学班;西王召教学点,4个教学班。
王庄小学,位于王召乡王庄村,占地4800 平方米(7.2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王庄村、南柱村、北柱村、南李庄、大辛王、小辛王。
冯翊小学,位于王召乡冯翊村,占地4200平方米(6.3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冯翊村。
木楼中心小学,位于王召乡北龙盘村,占地9900 平方米(14.8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南龙盘村、北龙盘村、土培村、东里村、西里村、冷庄村。保留贾村教学点,5个教学班;感化教学点,5个教学班;张庄教学点,5个教学班;干西教学点,1个教学班。
7.1.3 九年一贯制
第八中学,位于王召乡木楼村,占地28957平方米(43.4亩)。初中部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300人,辐射王召乡木楼村、东木楼、西木楼、张庄、陈庄、感化、南荒、东苟庄、苟庄屯、邢庄、西里村、东里村、土培、北龙盘、南龙盘、冷庄、东贾村、西贾村。小学部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王召乡木楼村、东木楼、西木楼、张庄、陈庄、感化、南荒、东苟庄、苟庄屯、邢庄、东贾村、西贾村。
6.2 崇义镇
6.2.1 初中
第三中学,位于崇义镇崇义村,占地55003平方米(82.5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600人,辐射崇义镇38个村。
6.2.2 小学
规划成建制小学8所,教学点1个。
成建制小学分别为崇义中心小学、西兰户小学、宽平小学、各万小学、后杨香小学、范村小学、西苟庄小学、大张小学。
崇义中心小学,位于崇义镇崇义村,寄宿制小学,占地9604 平方米(14.4亩),规划2轨,共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崇义村、后韩吴、小召,并兼顾崇义镇内有寄宿需求的学生。
西兰户小学,位于崇义镇西兰户村,占地3200 平方米(4.8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崇义镇西兰户、二郎庙、东兰户、兰户铺、小金陵、吕庄、张庄村。
宽平小学,位于崇义镇宽平村,占地10672 平方米(16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崇义镇宽平、张留、里村、赵儒、郭庄、水运村。保留张留教学点,3个教学班。
各万小学,位于崇义镇南各万村,占地12240 平方米(18.4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西各万、东各万、小各万、南各万、苗庄、宁庄、前邓、后邓。
后杨香小学,位于崇义镇后杨香村,占地6160 平方米(9.2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前杨香村、后杨香村、海村、闫庄、南山村。
范村小学,位于崇义镇范村,占地5293 平方米(7.9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范村、连庄、东韩吴、西韩吴。
西苟庄小学,位于崇义镇西苟庄村,占地5500平方米(8.2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西苟庄村、大金陵村。
大张小学,位于崇义镇大张村,占地2902 平方米(4.4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大张村、金中村、韩村。
6.3 柏香镇
6.3.1 初中
第四中学位于柏香镇一街,占地39960平方米(60亩),规划24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200人,辐射柏香镇柏香一街、柏香二街、柏香三街、韩村、高村、西彰、后城、新村、东司马、西司马、西宜作、东宜作、宋庄、史村、小董庄、大董庄、和贡、大位、小位、西王梁、东王梁、贺村、肖寺、圪垱坡、小张庄、西冯桥、东冯桥、刘庄、南朱庄、西小召、秦庄、谢庄、北吕庄、郜两水、东两水、西两水、大留村、郜庄、李桥。
6.3.2 小学
规划成建制小学11所,教学点4个。
成建制小学分别为柏香中心小学、冯桥小学、郜两水小学、史村小学、小位小学、肖寺小学、新村小学、东乡中心小学、伏背小学、南寻小学、南旺小学。
柏香中心小学,位于柏香镇柏香村,占地5232 平方米(7.8亩),规划18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810人,辐射柏香镇一街、二街、三街、东司马、西司马、东宜作、西宜作、广韩村、宋庄、和贡、大留村、秦庄、谢庄、郜庄、高村、西彰村等村。保留郜庄教学点,4个教学班;高村教学点,3个教学班。
冯桥小学,位于柏香镇冯桥村,占地4501平方米(6.8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柏香镇东冯桥、西冯桥、刘庄、南朱庄、西小召村。
郜两水小学,位于柏香镇郜两水村,占地3996平方米(6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柏香镇西两水、郜两水、东两水、北吕庄、李桥村。保留东两水教学点,3个教学班。
史村小学,位于柏香镇史村,占地3355 平方米(5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柏香镇史村、小董庄、大位村。
小位小学,位于柏香镇小位村,占地2890平方米(4.3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柏香镇小位、西王梁、东王梁、大董庄村。
肖寺小学,位于柏香镇肖寺村,占地6000 平方米(9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柏香镇肖寺、圪当坡、小张庄、贺村。
新村小学,位于柏香镇新村,占地6100 平方米(9.1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柏香镇新村、后城村。
东乡中心小学,位于柏香镇东乡三街村,占地13000平方米(19.5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东乡一街、二街、三街、四街村。
伏背小学,位于柏香镇伏背村,占地3998平方米(6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伏背村、郑村、西庄村。
南寻小学,位于柏香镇南东村,占地11596平方米(17.4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南西村、南东村、北寻村、杨林村、上辇村。保留上辇教学点,1个教学班。
南旺小学,位于柏香镇南旺村,占地3900平方米(5.8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南旺村、彰仪村、保方村。
7.3.3 九年一贯制
第十一中学,位于柏香镇葛前村,占地25000平方米(37.5亩)。初中部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600人,辐射柏香镇葛前、葛后、小葛村、期城、伏背、西庄、郑村、大潘村、杨林、南王、保方村、彰仪、西乡、北寻、东乡一街、东乡二街、东乡三街、东乡四街、范庄、小潘村、上辇、南西、南东。现葛村小学并入,成立小学部,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葛前、葛后、小葛村、期城、大潘村、西乡、范庄、小潘村。
6.4 王曲乡
6.4.1 小学
规划成建制小学9个,教学点2个。
成建制小学分别为王曲中心小学、里村小学、路村小学、南鲁小学、北孔小学、王占中心小学、赵村小学、北山小学、杨村小学。
王曲中心小学,位于王曲乡西王曲村,占地16546平方米(24.8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王曲乡西王曲、东王曲村。
里村小学,位于王曲乡里村,占地13941 平方米(20.9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里村、肖作、古章、张武作。
路村小学,位于王曲乡路村,占地2889平方米(4.3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路村、祁庄。
南鲁小学,位于王曲乡南鲁村,占地5160平方米(7.7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南鲁、夏庄。
北孔小学,位于王曲乡北孔村,占地2668平方米(4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北孔村、范庄。
王占中心小学,位于王曲乡中王占村,占地5694平方米(8.5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中王占、东王占、西王占、十三里店、大十八里村、小十八里村。保留十八里教学点,2个教学班;南董教学点,2个教学班。
赵村小学,位于王曲乡前赵村,占地5500平方米(8.2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前赵村、后赵村。
北山小学,位于王曲乡北山村,占地5518 平方米(8.3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北山村、东彰村、西彰村、南彰村、大王村、小王村、大召村。
杨村小学,位于王曲乡杨村,占地8000平方米(12亩), 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杨村、北董、曹村。
7.4.2 九年一贯制
第九中学,位于王曲乡西渠沟村,占地22380平方米(33.6亩),初中部规划9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450人,辐射王曲乡西渠沟、中渠沟、东渠沟、北董、南董、曹村、南王庄、柿园、杨村、十三里店、广利作、大十八里、小十八里、大王、大召、小王、西赵庄、东彰庄、南彰庄、西彰庄、北山村、前赵村、后赵村、东王占、西王占、中王占。西渠小学并入,成立小学部,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王曲乡西渠沟、东渠沟、中渠沟、广利作、赵庄、南董、柿园。
6.5 西向镇
6.5.1 初中
规划设置2所初中,即第五中学、第十四中学。
第五中学,位于西向镇二街,占地32516平方米(48.8亩),规划18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900人,辐射西向镇西向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义庄一街、二街、三街,逍遥村、虎村、东向村、西万镇留庄。
第十四中学,位于西向镇捏掌村,占地15000平方米(22.5亩),规划9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450人,辐射西向镇捏掌村、行口村、南作村、常乐村、新庄村、北鲁村及沁北工业园区。
6.5.2 小学
规划设置12所成建制小学,保留3个教学点。
成建制小学分别是西向中心小学、二街小学、义庄小学、工农小学、虎村小学、留庄小学、龙泉中心小学、解住小学、西高小学、捏掌中心小学、南作小学、鲁村小学。
西向中心小学,位于西向镇五街村,占地11540 平方米(17.3亩),规划3轨制,18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810人,辐射西向镇一街、四街、五街村。
二街小学,位于西向镇二街村,占地7330平方米(11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西向镇二街、三街村。
义庄小学,位于西向镇义庄村,占地15548平方米(23.3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西向镇义庄一街、二街、三街。
工农小学,位于西向镇二街村,占地7834平方米(11.8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西向镇二街村、东向村。
虎村小学,位于西向镇虎子村,占地8671平方米(13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虎子村、逍遥村。
留庄小学,位于西万镇留庄村,占地4000平方米(6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西万镇留庄村。
龙泉中心小学,位于西向镇龙泉村,占地7800平方米(11.7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西向镇龙泉村、南向村。
解住小学,位于西向镇解住村,占地2320平方米(3.5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西向镇解住、屯头村。保留屯头教学点,1个教学班。
西高小学,位于西向镇西高村,占地4720平方米(7.1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西向镇西高、清河、东高村。
捏掌中心小学,位于西向镇捏掌村,占地8828平方米(13.2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西向镇捏掌、行口。保留行口教学点,5个教学班。
南作小学,位于西向镇南作村,占地10000平方米(15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西向镇南作、常乐、新庄村。保留常乐教学点,3个教学班。
鲁村小学,位于西向镇鲁村,占地2231平方米(3.3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西向镇鲁村。
7.5.3 九年一贯制
第十五中学,位于西向镇魏村,占地44396平方米(66.6亩)。初中部规划15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750人,辐射西向镇魏村、龙泉村、南向村、解住村、屯头村、西高村、东高村、清河村、水黄头村、皇府村;太行办事处秘涧村、西沁阳、东沁阳、西义合、东义合、北关庄、毛庄村。魏村小学并入,成立小学部,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西向镇魏村、水黄头、皇府、太行办事处秘涧村。
6.6 紫陵镇
6.6.1 初中
规划设置2所初中,即第十二中学、第十三中学。
第十二中学,位于紫陵镇紫陵村,占地22555平方米(33.8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600人,辐射紫陵镇紫陵村、坞头村、窑头村、庙胡同村、东庄村、后庄村、宋寨村、西紫陵村及沁北工业园区。
第十三中学,位于紫陵镇赵寨村,占地21000平方米(31.5亩),规划9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450人,辐射赵寨村、范村、长沟村、王村、小王庄。
6.6.2 小学
规划设置5个成建制小学,保留2个教学点。
成建制小学为紫陵中心小学、窑头小学、赵寨中心小学、范村小学、宋寨小学。
紫陵中心小学,位于紫陵镇紫陵村,占地9056平方米(13.6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紫陵镇紫陵、西紫陵、宋寨村。保留西紫陵教学点,4个教学班。
窑头小学,位于紫陵镇窑头村,占地10382平方米(15.6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紫陵镇窑头、东庄、庙东、后庄、坞头村。保留坞头教学点,3个教学班。
赵寨中心小学,位于紫陵镇赵寨村,占地14357平方米(21.5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紫陵镇赵寨、王庄村。
范村小学,位于紫陵镇范村,占地10501平方米(15.8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紫陵镇范村、王村、长沟村。
宋寨小学,位于紫陵镇宋寨村,规划改建为寄宿制小学,占地6792平方米(10.2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宋寨村。
6.7 西万镇
6.7.1 初中
第六中学,位于西万镇西万村,占地43761平方米(65.6亩),规划24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200人,辐射西万镇西万、邗邰、校尉营、景明、七里桥、李巷、官庄屯、石庄、沙滩园、和庄、道口。
6.7.2 小学
规划设置7所成建制小学。
成建制小学分别为西万中心小学、道口小学、三联小学、官庄屯小学、邗邰中心小学、校尉营小学、景明小学。
西万中心小学,位于西万镇西万村南,占地22800平方米(34.2亩),规划24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080人,辐射西万镇西万村。
道口小学,位于西万镇道口村,占地5600平方米(8.4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道口村。
三联小学,位于西万镇沙滩园村,占地2500平方米(3.7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沙滩园、和庄、石庄。
官庄屯小学,位于西万镇官庄屯村,占地3500平方米(5.2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官庄屯、七里桥、李巷。
邗邰中心小学,位于西万镇邗邰村,占地12250平方米(18.4亩),规划18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810人,辐射西万镇邗邰村。
校尉营小学,位于西万镇校尉营村,占地6670平方米(10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西万镇校尉营村。
景明小学,位于西万镇景明村,占地8640平方米(13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西万镇景明村。
6.8 山王庄镇
6.8.1 初中
第十六中学,位于山王庄镇山王庄村,占地32922平方米(49.4亩),规划18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900人,辐射山王庄镇17个村。
6.8.2 小学
规划设置8所成建制小学,保留3个教学点。
成建制小学分别为山王庄中心小学、朱载堉小学、廉坡小学、马庄小学、闫斜小学、万北小学、盆窑小学、豫邮希望小学。
山王庄中心小学,位于山王庄镇山王庄村,占地8062平方米(12.1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山王庄镇山王庄村、张庄村。保留张庄教学点,1个教学班。
朱载堉小学,位于山王庄镇张坡村,占地4900平方米(7.3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山王庄镇张坡村、陈庄村。保留陈庄教学点,1个教学班。
廉坡小学,位于山王庄镇廉坡村,占地4396平方米(6.6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山王庄镇廉坡村、郭庄村。
马庄小学,位于山王庄镇马庄村,占地2930平方米(4.4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马庄、大郎寨、王庄、杨庄。
闫斜小学,位于山王庄镇闫斜村,占地1980平方米(3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山王庄镇闫斜村。
万北小学,位于山王庄镇万北村,占地16000平方米(24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山王庄镇万北村、万中村、万南村。
盆窑小学,位于山王庄镇盆窑村,占地7900平方米(11.8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山王庄镇盆窑村。
豫邮希望小学,位于山王庄镇赵庄村,占地3750平方米(5.6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山王庄镇赵庄村、新店村。保留新店教学点,3个教学班。
6.9 常平乡
7.9.1 九年一贯制
常平学校,位于常平乡常平村,占地4820平方米(7.2亩),初中部规划3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50人;小学部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常平乡常平村、张老湾村、前和湾村、后和湾村、张老湾村、窑头村、煤窑庄村。
山路平学校,位于常平乡山路平村,占地4200平方米(6.3亩),初中部规划3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50人;小学部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常平乡山路平、簸箕掌、老马岭、杨庄河、九渡村。保留信孚教学点,3个教学班。
6.10 怀庆办事处
7.10.1 初中
第十八中学,位于怀庆办事处北关村,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18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600人,辐射怀庆办事处北关、北金、孟庄、张十字、王庄、马巷、徐巷、姑姑寺、双磨村。
7.10.2 小学
规划设置2所成建制小学,保留3个教学点。
成建制小学分别为逸夫中心小学、北金村小学。
逸夫中心小学,位于怀庆办事处北关村,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5.4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怀庆办事处北关、孟庄、张十字、王庄、马巷、徐巷、姑姑寺、双磨村。保留张十字教学点,3个教学班;王庄教学点,4个教学班;孟庄教学点,2个教学班。
北金村小学,位于怀庆办事处北金村,占地面积8333平方米(12.5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怀庆办事处北金村。
6.11 太行办事处
7.11.1 小学
沁北中心小学,位于太行办事处西沁阳村,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13.2亩),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太行办事处西沁阳、东沁阳、西义合、东义合、北关庄、毛庄村。保留东沁阳教学点,2个教学班;东义合教学点,3个教学班。
第7章 中心城区学校规划布局
7.1 小学
在中心城区内规划保留调整小学6所,新建小学4所,迁建小学1所,扩建小学1所,改建学校5所,共计306个教学班(需求318个班,差额依靠永威学校等私立学校满足)。
7.1.1 保留调整学校6所,教学班138个
实验小学:位于老城区内,怀府路与人和路交汇处西南,西侧为公园、南侧为实验幼儿园,东侧和北侧为城市道路,周边无拓展空间。占地面积29590平方米(44.38亩),规划教学班48个,学生2160名。招生范围为建设路以西,太行大道以东,团结路以南,长城路以北。
第一小学:位于老城区内,怀府路以南、南门街以东,北侧为城市道路,其他三个方向均为居民住宅,周边无拓展空间。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24亩),规划教学班36个,学生1620名。招生范围为老城河以西,北门街(含西侧合作街居民)、南门街以东,团结路以南,覃怀路以北。
联盟小学:位于河内路南,沁木路西,西、南、北三面均为城市道路,东侧为职教中心,周边无拓展空间。占地面积3201平方米(4.8亩,与职教中心共用操场),规划教学班18个,学生810名。招生范围为建设路以东,怀府路以南,南门街以西,长城路以北,不含南关村。
第三小学:位于东关大街以东,覃怀路南侧,,周边无拓展空间。占地面积16660平方米(25亩),规划18个教学班,学生810人,招生范围为老城河以东,东环北路以南(含小张庄),外加庙后村、寨村、仲贤村、周庄、沁东商贸城。
第四小学:位于朱载堉纪念馆东侧,周边无拓展空间。占地面积6634平方米(10亩),规划教学班12个,学生540人。招生范围为建设路以东,团结路以南,北门街以西,怀府路以北。
水南关小学:位于太行办事处水南关村寺后街,周边无拓展空间。占地9600平方米(14.4亩),规划教学班6个,学生270人。招生范围为水南关村。
7.1.2 新建小学3所,教学班108个
金秋小学:位于建设路与中原路交叉口西南。规划占地面积77658平方米(116.5亩),教学班36个,学生1620人。招生范围为朱载堉大街以东、马寺街以西、长城路以南、高速路以北;分流现实验小学学生。
宋学义小学:位于沁伏路与丹河大道交叉口西北。规划占地面积29960平方米(44.9亩),教学班36个,学生1620人。招生范围为丹河大道以东、香港街以西、北环路以南、怀府路以北,以及进城务工和经商人员随迁子女。
第一小学新校区:位于覃怀路与丹河大道交叉口西南。规划占地面积32016平方米(48亩),教学班36个,学生1620人。招生范围为丹河大道以东、太行大道以西、怀府路以南、长城路以北,分流现第一小学、商隐小学学生,以及进城务工和经商人员随迁子女。
7.1.3 迁建小学1所,教学班36个
第二小学:现状位于护城河南岸,八一路西侧,占地面积9880平方米,25个教学班,学生1630人,招生范围为老城河以西,南门街以东,覃怀路以南,长城路以北,外加南关村。由于沁阳古城建设和护城河恢复的需要,将第二小学迁至河内路北、东关大街东。规划占地面积30493平方米(45.7亩),教学班36个,学生1620人,招生范围不变。
7.1.4 扩建小学1所,教学班24个
商隐小学:现状位于香港街怀府广场西侧,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24个教学班,学生1574人,招生范围为太行大道以西,神农大道以东,团结路以南,长城路以北,含马坡、白庄、朱庄、南孔、范庄、呼庄、蔡湾、张武作。规划将商隐小学在原址基础上向西进行扩建,将西侧现有空地全部调整为学校用地,扩建后占地面积21668平方米(32.5亩),教学班24个,学生1080人。招生范围为太行大道以西,神农大道以东,团结路以南,怀府路以北,含马坡、白庄、朱庄、南孔。
7.1.5 改建学校5所
改建学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现状条件较差、生源很少的学校,该类学校将随着教育资源的集中和优化逐步取缔,校舍由教育主管部门收储统一改建为其他教育设施;二是待开发的城中村内的学校,该类学校将随着城市发展和更新,逐步改建为小区的配套幼儿园或其他教育设施。包括接马寺小学、韩村小学、廖屯小学、护城小学、白庄小学。
7.2 初中
按照《沁阳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及优化教育资源的均等化的要求,应考虑各乡镇和农村有条件的初中生进城就读。规划保留调整初中3所、新建初中2所、迁建初中1所,改建初中2所,共计教学班300班,具体情况如下:
7.2.1 保留调整初中3所,教学班84个
第二中学:位于老城区内,覃怀中路北侧,东侧为高级中学、北侧为第一小学,西侧和南侧均为村民住宅,周边无拓展空间。规划占地面积24217平方米(36.3亩),教学班24个,学生1200人。
实验中学:位于城区西部,覃怀中路与适居路交叉口西南,东侧、北侧、南侧为城市道路,西侧为廖屯村,周边无拓展空间。规划占地面积56695平方米(85亩),教学班42个,学生2100人。
外国语中学:位于老城区内,自由街东侧,周边均为居民住宅,无拓展空间。规划占地面积20010平方米(30亩),18个教学班,学生900人。
7.2.2 新建初中2所,教学班102个
第二中学新校区:在河内路南、东关大街东,规划建设第二中学新校区,占地面积44684平方米(67亩),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人,分流现第二中学学生,并兼顾市域乡镇初中生进城就读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上学的需求。
金秋中学:在建设路与中州路交叉口西北,规划建设外国语中学新校区,占地面积89162平方米(134亩),72个教学班,学生3600人,分流现外国语中学学生,解决长城路以南初中生的上学问题,并兼顾市域乡镇初中生进城就读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上学的需求。
7.2.3 迁建初中1所,教学班60个
宋学义中学(实验中学西校区):宋学义中学现状位于文化路西段,占地面积26980平方米,8个教学班,学生398人。由于沁湖的建设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沁西新区的建设需要,将宋学义中学迁至团结路以北,丹河大道西侧,规划占地面积72229平方米(108.3亩),60个教学班,学生3000人,分流现实验中学学生,接纳沁西新区的初中生,并兼顾市域乡镇初中生进城就读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上学的需求。
7.2.4 改建初中2所,教学班54个
将原沁阳师范改建为朱载堉中学。规划占地面积71028平方米(107亩),54个教学班,学生2700人,分流现实验中学学生,并兼顾市域乡镇初中生进城就读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上学的需求。
由于教育资源整合和实际生源分布,将第十七中学学生并入外国语中学,将第十七中学改建为第一幼儿园新园区。
第8章 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
为落实河南省政府《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关爱农村地区大量留守儿童,改善其就学的环境与质量,规划在中心城区和有需要的乡镇共设置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24所,其中小学3所(中心城区1所,乡村地区2所),初中15所(中心城区7所,乡村地区8所),九年一贯制6所(乡村地区6所)。
8.1 中心城区
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寄宿制学校8所。其中初中7所,小学1所。
8.1.1 初中
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寄宿制初中7所,共计教学班300班,学生15000人,其中可容纳寄宿学生7900人。
9.1.1.1 保留寄宿制初中3所
第二中学:位于老城区内,覃怀中路北侧。占地面积24217平方米(36.3亩),规划教学班24个,学生1200人,其中可容纳寄宿制学生300人。
外国语中学:位于老城区内,自由街东侧。占地面积20010平方米(30亩),规划教学班18个,学生900人,其中可容纳寄宿制学生800人。
实验中学:位于城区西部,覃怀中路与适居路交叉口西南。占地面积56695平方米(85亩),规划教学班42个,学生2100人。其中可容纳寄宿制学生2000人。
9.1.1.2 新建寄宿制初中2所
第二中学新校区:在河内路南、东关大街东,规划建设第二中学新校区,占地面积44684平方米(67亩),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人,其中可容纳寄宿制学生600人。
金秋中学:在建设路与中州路交叉口西北,规划建设外国语中学新校区,占地面积89162平方米(134亩),72个教学班,学生3600人,其中可容纳寄宿制学生1500人。
9.1.1.3 迁建寄宿制初中1所
宋学义中学(实验中学西校区):将宋学义中学迁至文化路以北,丹河大道西侧。规划占地面积72229平方米(108.3亩),60个教学班,学生3000人,其中可容纳寄宿制学生1500人。
9.1.1.4 改建寄宿制初中1所
朱载堉中学:将原沁阳师范改建为朱载堉中学。规划占地面积71028平方米(107亩),54个教学班,学生2700人,其中可容纳寄宿制学生1200人。
8.1.2 小学
金秋小学:位于建设路与中原路交叉口西南。规划占地面积77658平方米(116.5亩),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1620人,其中可容纳寄宿制学生810人。
8.2 王召乡
规划建设寄宿制学校2所。其中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1所。
8.2.1 初中
第七中学位于王召乡索庄村,占地38334平方米(57.5亩),规划9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450人,可接纳寄宿初中学生350人。辐射王召乡东祝策、前庄、西祝策、索庄、段庄、李大人庄、南李庄、北住村、南住村、大辛王、小辛王、东王庄、东武庄、东申召、西申召、赵庄、仲贤、西王召、东王召、马铺、冯翊、龙涧、言状、魏庄、尚香、言庄、彭城、前兴福、后兴福。
8.2.2 九年一贯制
第八中学,位于王召乡木楼村,占地28957平方米(43.4亩)。初中部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300人,辐射王召乡木楼村、东木楼、西木楼、张庄、陈庄、感化、南荒、东苟庄、苟庄屯、邢庄、西里村、东里村、土培、北龙盘、南龙盘、冷庄、东贾村、西贾村。小学部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王召乡木楼村、东木楼、西木楼、张庄、陈庄、感化、南荒、东苟庄、苟庄屯、邢庄、东贾村、西贾村。可接纳寄宿学生350人。
8.3 崇义镇
规划建设寄宿制学校2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1所。
8.3.1 初中
第三中学,位于崇义镇崇义村,占地55003平方米(82.5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600人,可接纳寄宿初中学生450人,辐射崇义镇38个村。
8.3.2 小学
崇义中心小学,位于崇义镇崇义村,占地9604 平方米(14.4亩),规划2轨,共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可接纳寄宿小学生120人。辐射崇义村、后韩吴、小召,并兼顾崇义镇内有寄宿需求的学生。
8.4 柏香镇
规划建设寄宿制学校2所。其中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1所。
8.4.1 初中
第四中学位于柏香镇一街,占地39960平方米(60亩),规划24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200人,可接纳寄宿初中学生590人。辐射柏香镇柏香一街、柏香二街、柏香三街、韩村、高村、西彰、后城、新村、东司马、西司马、西宜作、东宜作、宋庄、史村、小董庄、大董庄、和贡、大位、小位、西王梁、东王梁、贺村、肖寺、圪垱坡、小张庄、西冯桥、东冯桥、刘庄、南朱庄、西小召、秦庄、谢庄、北吕庄、郜两水、东两水、西两水、大留村、郜庄、李桥。
8.4.2 九年一贯制
第十一中学,位于柏香镇葛前村,占地25000平方米(37.5亩)。初中部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600人,辐射柏香镇葛前、葛后、小葛村、期城、伏背、西庄、郑村、大潘村、杨林、南王、保方村、彰仪、西乡、北寻、东乡一街、东乡二街、东乡三街、东乡四街、范庄、小潘村、上辇、南西、南东。现葛村小学并入,成立小学部,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葛前、葛后、小葛村、期城、大潘村、西乡、范庄、小潘村。可接纳寄宿学生400人。
8.5 王曲乡
规划建设寄宿制学校1所。其中九年一贯制1所。
第九中学,位于王曲乡西渠沟村,占地22380平方米(33.6亩)。初中部规划9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450人,辐射王曲乡西渠沟、中渠沟、东渠沟、北董、南董、曹村、南王庄、柿园、杨村、十三里店、广利作、大十八里、小十八里、大王、大召、小王、西赵庄、东彰庄、南彰庄、西彰庄、北山村、前赵村、后赵村、东王占、西王占、中王占。西渠小学并入,成立小学部,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王曲乡西渠沟、东渠沟、中渠沟、广利作、赵庄、南董、柿园。可接纳寄宿学生200人。
8.6 西向镇
规划寄宿制学校3所。其中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1所。
8.6.1 初中
第五中学,位于西向镇二街,占地32516平方米(48.8亩),规划18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900人,可接纳寄宿初中学生250人。辐射西向镇西向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义庄一街、二街、三街,逍遥村、虎村、东向村、西万镇留庄。
第十四中学,位于西向镇捏掌村,占地15000平方米(22.5亩),规划9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450人,可接纳寄宿初中学生150人。辐射西向镇捏掌村、行口村、南作村、常乐村、新庄村、北鲁村及沁北工业园区。
9.6.2 九年一贯制
第十五中学,位于西向镇魏村,占地44396平方米(66.6亩)。初中部规划15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750人,辐射西向镇魏村、龙泉村、南向村、解住村、屯头村、西高村、东高村、清河村、水黄头村、皇府村;太行办事处秘涧村、西沁阳、东沁阳、西义合、东义合、北关庄、毛庄村。魏村小学并入,成立小学部,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540人,辐射西向镇魏村、水黄头、皇府、太行办事处秘涧村。可接纳寄宿学生400人。
8.7 紫陵镇
规划寄宿制学校3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1所。
8.7.1 初中
第十二中学,位于紫陵镇紫陵村,占地22555平方米(33.8亩),规划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600人,可接纳寄宿初中学生200人。辐射紫陵镇紫陵村、坞头村、窑头村、庙胡同村、东庄村、后庄村、宋寨村、西紫陵村及沁北工业园区。
第十三中学,位于紫陵镇赵寨村,占地21000平方米(31.5亩),规划9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450人,可接纳寄宿初中学生200人。辐射赵寨村、范村、长沟村、王村、小王庄。
8.7.2 小学
宋寨小学,位于紫陵镇宋寨村,改建为寄宿制小学,规划在原校舍基础上向南扩建,新建宿舍与学生食堂。扩建后占地7000平方米,1轨制,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其中可接纳寄宿制小学生50人。辐射宋寨村、西紫陵村,并兼顾紫陵镇内有寄宿需求小学生。
8.8 西万镇
规划寄宿制学校1所。其中初中1所。
第六中学,位于西万镇西万村,占地43761平方米(65.6亩),规划24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200人,可接纳寄宿初中学生900人。辐射西万镇西万、邗邰、校尉营、景明、七里桥、李巷、官庄屯、石庄、沙滩园、和庄、道口。
西万镇共有12个行政村,目前西万镇辖区共有8所小学,其余4个行政村学生,均在邻村上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留守儿童少,小学生无寄宿需求,不再设置寄宿制小学。
8.9 常平乡
规划寄宿制学校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2所。
常平学校,位于常平乡常平村,占地11480平方米(17.2亩),初中部规划3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50人;小学部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常平乡常平村、张老湾村、前和湾村、后和湾村、张老湾村、窑头村、煤窑庄村。可接纳寄宿学生65人。
山路平学校,位于常平乡山路平村,占地4200平方米(6.3亩),初中部规划3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50人;小学部规划6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270人。辐射常平乡山路平、簸箕掌、老马岭、杨庄河、九渡村。可接纳寄宿学生80人。
8.10 山王庄镇
山王庄镇由于面积较小,村庄之间距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留守儿童少,无寄宿需求,不再设置寄宿制学校。
第9章 实施保障措施
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各级教育、规划、城建等部门应严格控制共同抓好学校建设,以保证教育的长远发展。
9.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必须加强对教育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设施规划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做到全社会关心教育设施规划,重视教育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学校建设。
9.2 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实行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相结合
坚持适度规模办学的原则,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把资金重点投向旧城改扩建学校建设、新区新建学校建设,对规划期间计划撤并的学校,不再增加投入,防止出现重复性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9.3 制定配套政策,保证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按规划实施
首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审核新建小区和旧区改建、扩建详细规划时应当符合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并征得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切实保证中小学校布局规划的顺利实施。
其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配套建设的学校选址、校园规划设计方案、校舍建筑设计方案时,应征得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配套建设的学校,竣工验收必须有教育主管部门参加,验收合格后,开发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之日起90天以内,将所建学校的产权和有关建设资料交付属市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办理接管手续。
9.4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增加投入,改善条件
首先,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预算拨款制度。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教育法》要求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不能因学校布局的调整而减少对教育的投入。
其次,通过国家、社会、个人多方投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强市场化运作,以保证学校能够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不断提高全市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
再次,通过制定居住小区配套学校建设费用征收标准,开发商根据开发规模按规定缴纳配套学校建设费,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学校。
9.5 本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法定程序无权修改
教育设施的整合和发展,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实施管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因城市建设改造确需拆迁或者占用校园校舍的,应当按照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和先建后拆的原则,就近按本办法规定的面积补建或者易地重建,但不得影响或者中断正常教学工作;因布局规划调整需要撤销的教育设施的处置所得款项应当全部纳入教育建设资金。违反规划内容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擅自调整规划内容,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附件:1.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情况登记表
2.沁阳市"十三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情况登记表
3.沁阳市"十三五"新建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情况登记表
4.沁阳市"十三五"改扩建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情况登记表
5.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情况登记表
───────────────────────────────────────────────────────────────
沁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26日印发
───────────────────────────────────────────────────────────────